苏炳添从半决赛的9秒83,到决赛的9秒98,真的有点意外,我在电视机前万分的紧张看完全程,第一个问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不可能!但过了一会,想到了,是不是之前的英国选手抢跑范规打乱了整个比赛的节凑,令苏炳添也一下子乱了自己了,之前想到的和自己想定的比赛程式也乱了,这样,一切的一切都归还了上帝的安排,阿弥陀佛[祈祷]
求稳,是主因。毕竟这是黄种人、中国人第一次站在奥运百米决赛的赛道上吧!至少有个成绩和纪录在。
其次,半决赛时非常专注于比赛,兴奋度也足够。进入决赛后,反而想法变多了,而且是中间跑道。兴奋度反而被压抑着!
最后,等稳妥起跑之时,也就意味着苏炳添打天下的绝招:前半程跑,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后半程,能不跟丢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都说是受第一枪英国选手抢跑影响,其实仔细看回放就会发现:第一枪时,苏炳添也是最后一个起跑的。这就证明了:至始至终是求稳妥拿到一个有效成绩。当前半程优势不复存在之时,奖牌也就根本不用考虑了。
你在前面跑,心理占优,有自己节奏,还能干扰对手的奔跑节奏;你在后面跑,后半程跑又没优势,那么只能往完成比赛上靠。
总的来说,完成了既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任务,非常棒,值得大庆;但也有遗憾,也的确不是非常完美。
感觉这问题问的鸡蛋里挑骨头 有本事你去多呀!!!如果什么如果!!!
这问题等于是对苏炳添的质疑 当然可以对苏炳添下次(或许没有下次)的成绩有所期待 但是不能对于现在的成绩有这种质疑 也许会有人说我太敏感 我想说的是请尊重运动员的努力和尊严 而不是说如果当初怎么样会不会怎么样 2024他是获得了无比的荣耀 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请在问问题前可以先过过脑子!!!!!而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本事你去跑!
压线这个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就算多跑一步可能会慢一点,而且苏炳添压线压非常漂亮!如果是想成绩再有提高的话,只能在起跑上做文章了,这次苏炳添起跑是0.143左右,如果起跑能够压枪的话,那肯定在9.9左右了,起跑能做到0.12或者0.118之间最完美!
8月26日,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拿下了100米决赛冠军,并打破了赛事记录,与自己创下的亚洲记录仅仅相差0.01秒。有些观众会问,假如他可以再多跑一步压线,能不能跑进9秒85呢?
短跑运动员对于步数很是讲究,诸如他这种顶级选手,教练与科研团队都会不断演练,并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对于整场跑完需要多少步,第几步去压线,都会去商讨实验,进而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步伐选择。
本次比赛苏炳添的压线选择,是完全符合训练时候要求的,已经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了。赛前他就在测量着踏板之间距离,以及踏板距起跑线的距离,在比赛中,他也的确是所有选手中,起跑表现最好的。
但是这不意味着他的成绩止步于此了,相反,他完全有实力去挑战9秒85这个成绩。中国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跑进9秒90,而在此前的比赛中,他在9天之内跑出过两次9秒91。他和教练也说过,黄种人是完全可能跑到9秒85的。他的教练对他充满着信心,认为他就是最接近这个成绩的人,如果发挥最好的状态,甚至可以跑进9秒80。我们也期待着他再次刷新自己的记录。
看了苏炳添的亚运会百米大战,激动人心,可喜可贺。赛后,有很多人和题主一样提出疑问,觉得苏炳添最后大跨步探头压线的时候,似乎有些勉强,毕竟距离还足够大,如果耐心一点,多跑一步再压线,会不会速度更快呢?能否想他自己说的,可以争取到9秒85左右的极限速度呢?
我的观点是:不可能!不仅不能更快,反而会拖慢节奏,冠军都有点悬。我们看下最后时刻的冲刺,注意压线瞬间:
像苏炳添这样顶级的百米运动员,他和他的团队心里十分清楚,什么时候压线,包括整场跑下来,一共要用多少步,都是反复演练、精密计算,从而得出的科学合理的计划。所以在最后选择压线的时机,是完全符合赛前演练,此刻压线的选择,是这次百米大赛中追求更快速度的正确做法。
换个角度说,大家可能更为清楚。在赛前,苏炳添拿着他心爱的小卷尺,精心的测量着双踏板距离,以及踏板和起跑线的距离,这些数据精确到了毫米,力争在起跑上有更好的发挥,而事实确实如此,苏炳添是此次参赛选手中起步最好的。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既然能够将比赛细化到如此程度,精确到毫米,你觉得在最后冲刺阶段,什么时候压线,他心里不清楚么?
祝贺苏炳添,也感谢苏炳添,在夺冠之后,苏炳添坦言,一年球就已经提交了退役申请,是大家支持他一直坚持在赛场。无论接下来他退役还是继续征战,我们都支持,这个全亚洲跑的最快的男人!
这里是泉说体育,欢迎关注。
以上内容独家发布于悟空问答,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