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提问者所说,河南建业是中国职业联赛开启以来唯一没有换过投资人的俱乐部,尽管几乎每年都在为保级而战,可是,就凭借着从未更换过投资人这一点,还是值得令人钦佩的。在目前的16支中超球队里面,河南建业不仅没有更换投资人,而且,还拥有自己的体育场,就连种草BIG4也无法相提并论。
今年是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成立25周年的日子,能够在投入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在中超联赛屹立不倒,尽管年年几乎都是在保级而战,可是,河南建业却能够年年保级成功,而且,无论是队内的外援还是本土球员,有名气的并不大,这的确也算是一个奇迹。
在目前中超的16支球队里面,其他15支球队都更换过投资人,广州恒大前身是广州医疗队,上海上港前身是个男孩东亚队,山东鲁能前身是泰山队,北京中赫国安前身是北京国安队。反正,中超绝大部分的球队,要么更换了主要的投资人,要么引进了一些投资人,唯独只有河南建业俱乐部的名字没有变更过。
所以说,在目前的中超16支球队里面,河南建业是中国职业联赛开启以来唯一没有换过投资人的俱乐部,而且,还拥有自己的体育场——郑州航海体育场,这是其他中超球队所不具备的,单单从这两点来说,河南建业这种小球会的经营也算是成功的,将会在中国足球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国家荣誉和国家队仅仅是奸商谋利的借口,足协成为奸商***中超资产的工具,归化外国人和七外援一样,制造了中超竞赛不公平,没有哪个国家靠归化外援进世界杯
支望归化球员给你捧世界杯,不如自己到五金店打一个
里皮热衷于推动中国足协归化外国人进国家队,但是从已经归化的球员身上,并没有看出了高人一截的水平?从国际足联的归化政策上,也不能保证归化来的球员会高出国内球员,从归化来的和计划归化的球员来的,也看不出比国内球员高多少,在国内球员中找到类似水平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你归化来的球员是高出国内球员水平的,能保证今后他一直保持高水平吗?运动员竞技水平取决于训练水平,中国足球的训练水平不高,决定了中国球员的竞技水平不高,在中国的训练水平下,归化来的外国球员也会同化于国内球员,我们总不能每年每月都从国外归化11个球员吧。
中国乒乓球队有句话说:一天不训练,自己知道,两天不训练,对手知道,三天不训练,观众知道,说明训练在竞技中的重要性,中国乒乓球之所以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水平,是因为中国乒乓球的训练水平高,同样的道理,中国足球的训练水平低,才是中国足球水平低的原因。不去提高训练水平,不从青训中提高训练水平,只想着归化球员解决参加世界杯的问题,那是现实版的刻舟求剑。
不搞青训,不提高训练水平,归化球员解决不了中国足球的问题,归化球员的心理,就是好吃懒做的败家子贷款高消费。别人贷款是因为人家有挣钱的能力,你没有挣钱的能力去银行贷款,去借***,不是败家子是什么?
有人说国家荣誉,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在的中国不需要体育金牌振奋人心,比体育金牌增加国家荣誉的项目多得去了,美国足球水平也不高,也没影响美国的世界霸权,你想找胜利的***可以看中国的乒乓球啊。
还有人比较多的借口就是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足球踢世界杯,我说这种人看球就是费电,找个五金店打造一个与世界杯一模一样的放在家里不就得了,何必费心劳神归化外国人,让外国人替你去夺世界杯。
从甲A到中超,目前中超真的只有河南建业没有换过投资人。
建业投资人胡葆森曾说:要投资足球直到建业集团破产,希望自己死后身上盖建业队旗。
虽然有些人,说他作秀,但我想说,请这样做秀人多一点。
近日,白岩松在点评建业25周年时,说到中国足坛不缺少大手笔投资球队,但很多联赛冠军球队,现在都已经消失了,对中国足球没有任何帮助。缺的是建业这样稳定投资的球队。
几个老牌球队投资方都已经换了,国安中赫入主,申花绿地集团介入。
不过鲁能,泰达属于国有企业性质,不知道属于此次讨论行列不。
但是民营企业球队,只有建业坚持至今。
很多球迷虽然不是建业球迷,但对这支球队都会竖起大拇指。不仅让一亿中原人有顶级球队,更是撑起中国足球风骨,河南建业加油!
我是1982年的,从1998年开始就已经是河南建业的铁杆球迷了。王随声、丁三石...等教练团队为河南建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宋琦、聂磊...等一批河南籍的球员为河南建业南征北战。最为感谢的应该是胡葆森,作为一名地产商人,为中原大地擎起了一面足球的大旗。河南建业从开始征战中国足球联赛以来,有过辉煌、有过低估,正式由于胡葆森的坚守,河南建业才成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至今从未更换过投资人的俱乐部。河南建业,赢了陪你笑,输了陪你哭。爱你永不变。
近日,南方都市报采访了26位资深足球记者,询问26年来,谁才是中国职业足坛最伟大的俱乐部。作为一名职业联赛元年就效力于建业俱乐部的一名足球从业者,从球员到教练员,一路走来见证了建业足球的风风雨雨。河南建业是唯一一个没有更换过名字和投资人的俱乐部,拥有自己的主场和训练基地。征战过从中乙到亚冠的五级联赛,投资人胡葆森先生的情怀、执着与坚韧,引领着建业足球一路走来。他曾经多次表示:“自己会一直扛着建业足球的大旗,坚持到破产为止”,这样的热血情怀在中国足坛也是唯一的。
可以说是足协向国际化看齐,去商业化,让这个球队更有传承,不会因为赞助商的变化而名字变化,既然足协要求球队中性化,那么自己是不是也该中性化,以后我们直接说中超联赛就行,不要在前边加上赞助商了吧,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还有什么脸来要求俱乐部呢?
首先,俱乐部名中性化,去企业化是历史趋势,跟全球接轨,有利于百年俱乐部的传承。这点我双手赞成。
由于历史原因和中国国情,职业联赛起初,为了吸引投资人,俱乐部名企业化,起到了给投资人作广告的效应。后来的股权变更,接任者不是活雷锋,肯定不愿出钱帮前任打广告,所以改名频繁。比如广州恒大,经历了广州太阳神,吉利,香雪,日之泉,广药等多次更名。到了后来,新球迷往往不知道广州吉利原来就是现在的恒大,这对球队传承极度不利。说不定100年后球队历史队名多达几十个,这就成笑话了。
所以,俱乐部名中性化,以后无论控股股东如何变化,球队一直不变,这对球迷的认识,对俱乐部的文化都是有益的。
从足协的政策来看,建业,亚泰,泰达,鲁能泰山,申花,国安确定可以留用。
绿城和力帆值得商榷。
浙江绿城用的是吉林敖东的中甲资格,在足协的历史档案里是属于跨省跨所在地足协转让,这一条似乎不满足。
同样,重庆力帆在2003年将自己的中甲资格转让给湖南湘军。与此同时,借了云南红塔的中超资格,2004年俱乐部改名为重庆奇伡,2005年改回重庆力帆。涉及到跨省转让,俱乐部名不连续使用两个问题不符合足协规定。
其它需要改名的俱乐部,希望能征求该省或该市球迷的意见,集思广益,推出3-5个备选名,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确定俱乐部名。毕竟,这是要百年传承的名字,是要靠当地球迷支持发展的!
此举做法分析如下
首先前后矛盾,要明白什么是非企业化和中性化,非企业化就是在俱乐部名称里不应该带含有与任何企业有关的名字,这到底是不是硬性和强制的?根据规定可以保留的这些俱乐部国安、建业、泰达、力帆等都是企业的名称。
其次,如果按照要求,俱乐部名称要非企业化和中性化,一个城市或省份俱乐部那么多,名字该怎么起,例如进行上海,现有的俱乐部有上海上岗,上海申鑫,上海绿地申花,以后怎么叫,上海一队,二队,三队?这样不合适吗?还有就是球队的投资方肯定要追求利益,俱乐部名称都不让用投资方相关的名称,用什么方式扩大知名度,回收成本,投资方肯定不乐意,可能存在极端情况,没有投资方和赞助方。
最后,如果要执行就需要一刀切,要非企业化和中性化,就需要所有俱乐部一视同仁,跟成立时间长短和先后顺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