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卢比奥议员的话不足以信。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权是由美国大石油公司控制的,而且原油都是运往美国的炼油厂经过精炼然后再将成品油比如柴油、汽油、各种润滑油返销给委内瑞拉。说白了 控制委内瑞拉石油的是美国,而不是俄罗斯。
言归正传。自1月23号,委内瑞拉反对派领导人瓜伊多自行宣誓成为该国“临时总统”以来,委内瑞拉国内局势紧张 ,这个国家的政治前途令人担忧。
现在对峙的双方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南美洲国家以及欧洲的部分国家和俄罗斯以及土耳其、伊朗;居中调解的有墨西哥和乌拉圭。
美国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马杜罗下台,并且从川普总统到国务卿蓬佩奥都没有排除使用武力推翻马杜罗的可能性,声称所有选项“都在桌面上”。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在记者见面会时有意无意漏出一张“派遣5000名大兵”的纸条,现在美国的“人道主义救援车队”又来到了哥伦比亚与委内瑞拉的边境。
目前围绕委内瑞拉局势,美国在强调俄罗斯在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权问题,其实美国最担心的不仅仅是这个,而是担心马杜罗政府要是真的邀请俄罗斯出兵,将会让美国后院从此不得安宁!
1.就目前的局势,有人很多人在评论说委内瑞拉局势将会按照美国的剧本发展下去,甚至还有的人开始计算如果美国支持的瓜伊多上台了,我们有多少多少损失?希望这些人能够看看我们的发言人是怎么讲的。
2.从瓜伊多走上街头自封为总统到现在,我们看看局势的发展:在瓜伊多自封为总统之前,马杜罗政府挫败了一起军事政变(1月21日),之后在23日瓜伊多自封为总统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立即予以承认,而俄罗斯迅速作出回应,坚决反对别国干涉委内瑞拉内政,坚决支持马杜罗。当时有很多人说:马杜罗将会选择政治避难,首选俄罗斯。24日,马杜罗到最高***发表演讲,并感谢俄罗斯的支持。
到现在,瓜伊多已经被马杜罗政府宣布要进行经济方面的检查,也就是说马杜罗在等待一段时间,甚至是让很多反对派跳出来表演一段时间之后,开始采取行动。当然,这些行动一定是评估了当前的态势做出的选择。
3.很多人认为俄罗斯距离委内瑞拉太远了,根本是不自量力!然后事实呢?俄罗斯从北极去美洲的路线,根本不是我们看到东半球到太平洋,然后到达委内瑞拉!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去年北约在诺威海域举行二战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了,因为俄罗斯从北极去美洲,挪威就是起点。
从全球局势来看,俄罗斯在恢复了北冰洋附近建立的23个军事基地后,与美国的全球博弈已经开始了,而不是现在退出“中导条约”才开始!
所以,很多人认为美国将会实现自己的企图,推翻马杜罗政权,但英武认为——从全球与美国博弈的角度看,即使不是为了130亿美金的投资(俄罗斯对委内瑞拉),仅从战略上,俄罗斯就值得在委内瑞拉与美国博弈!
4.委内瑞拉缺少的粮食和食品,正是俄罗斯急需要出口的东西;加上委内瑞拉农业基础并不差,如果能够假以时日,实现自足是轻松的事情,而俄罗斯通过委内瑞拉打通南美洲的市场,同时还能够获得足够的能源储备(委内瑞拉原油储备),就可以在南美洲——美国自认为的后院,与美国展开能源竞争和战略博弈。
因此,委内瑞拉局势走向,完全与俄罗斯很多地方战略是互补的!所以,委内瑞拉走势,完全走向“叙利亚模式”可能性不大,因为瓜伊多到现在都没办法搞定军方,拿什么跟马杜罗打?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是个成功的银行家,一个因不善于表达而遭到妻子背叛的丈夫,一个被误判杀死出轨妻子和她丈夫的“犯人”,一个在监狱中受到狱友欺压,毒打的可怜人,一个爱好雕刻喜欢地质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有着与其他狱友不同的对未来的期待,他渴望自由,在“公派”修房顶的任务中,他为了争取像普通人一样“闲暇”的自由的喝酒🍶时光而冒险帮监狱队长进行遗产继承的税务问题,他也在众人捐给监狱的物品中找到碟,在监狱长办公室违规播放音乐。
他也是个坚持,执着,坚韧的人,他能坚持每周给州议会写信建议建设监狱图书馆,他偶然发现监狱的墙壁可以挖开他坚持19年挖开逃生通道,他也谨慎,他能把小锤子藏在圣经里,在挖越狱的洞口贴一张足够大的海报,在放风的时候悄悄把土倒在操场,最后逃走时的准备,这些足以看到他的心思细腻。
安迪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能够***,从刚进监狱的绝望,到与瑞德等人的熟知,再到从小偷口中得知杀死他妻子和其情人的凶手,意识到他能用正当的手段从监狱出来,在到监狱长设计杀死小偷他加快逃走速度,最后,他逃出监狱获得自由,他始终没有放弃,始终心怀希望向往自由。
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心怀希望,向往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豆瓣评分那么高,我想与它的故事情节、男主人公安迪的思想高度、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关系紧密。一部在25周年之后还会重映的经典巨作,显然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作为囚犯,他们是劳役,他们如蝼蚁。每天除了有做不完的苦役,他们还得随时待命受人支配。每天活在纪律之下,遵守服从便是天命。他们表面虽然同一般常人无异,但他们从未受到过思想的照耀,所以如蝼蚁一般生存。生存还是毁灭,历来都是一个复杂纠结、模糊不清的深刻问题。他们活在体制化下,一开始还有些厌恶,直到后来不痛不痒地适应了体制化的生活。他们大部分人都成了老布。离开了监狱,他就离开凤尾,回到现实生活他就什么也不是,甚至无法适应现实生活无法生存。从某种程度上讲,失去了思想的当变不变的他们,何尝不是早已被毁灭?
除了被压迫的囚犯活在黑暗之下,上层剥削阶级也在不断制造黑暗。监狱长以及管理监狱一类人员,利用安迪洗黑钱,逃税等等。他们除了不把囚犯当作人以外,他们也在追名逐利、不择手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一层一层,利益相关或是各自包庇纵容。试想一个国家,上层工作人员不为国家人民谋福利,眼前只有自己的"蝇头小利",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何在?
安迪的最终判决是两次终身监禁,也就是说安迪按照常规是要坐穿牢底。而瑞德是前几次申请假释都失败,所以按照一般规律而言,他也是很难假释成功。 安迪的自由是打破规则靠自我争取赢来的,瑞德的自由是遵循体制等来的。结合瑞德的话来说"有些鸟儿是不应该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他们的羽毛太丰润了,当他们飞走,你会由衷地庆贺他获得自由,你得继续在这乏味之地苟合,我真怀念这位友伴"。安迪在思想深处从来没有放弃追求自由。他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修楼顶的狱友们每人换来三瓶啤酒。而他真正想要的绝不是贪求啤酒的香味,而是想要一次作为自由人的权利。喝着啤酒的他们,就像在为自家楼顶修砌一般。他一口酒也没有喝,他之所以进了监狱也是因酒误事,所以他戒掉了那该死的酒,因为那救他才糊涂的进了监狱。我猜想,安迪与酒的缘分也就到此为止了吧。
安迪对自由的追求,还可以从他坚持修刻小石头、坚持看书、不屈服于"三姐妹"、鼓起勇气向监狱长献计等细节处体现。 最后、安迪的自我救赎。安迪的救赎包括自我救赎与救赎他人两部分。对他的人的救赎体现如下:为监狱争取更多图书、凭一技之长为监狱大小士兵官员办理税务、财务一类事务、以及对瑞德的思想影响、为仍在监狱的狱友们除去了不称职的监狱长。 而对自我的救赎才是本部电影的重头戏,依据安迪的话"人生的选择就是,忙着生或忙着死",而自然安迪选择的是要忙着生。前文也说到过安迪从来没有放弃追求自由,现在回想起整部电影的剧情,似乎才有些恍然大悟。原来安迪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最后的自由身努力。开头寻来的鹤嘴锄,以及后来的海报、作掩护的小石子和圣经等等,其实都是在为越狱做准备。表面看那么小的锄头怎么可能挖开那厚厚的墙壁,况且挖的声音会引起士兵注意。由此也可以看出安迪对信念的一种坚持,凭借知识与智慧为自己开出一条顺境。在监狱时的安迪,也凭借知识和智慧为自己多次绝处逢生。因此,从这一点,我们不难读出电影一个主题——知识改变命运。
似乎脑中仍依稀可见,在一个蔚蓝色的太平洋海滨,看见安迪和瑞德再一次交谈甚欢。
在剧中的主人公安迪肯定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身上的人性光辉和优秀品质是最令人深刻的。
安迪在影片中是一名年轻银行家,原本报复妻子的外遇,后来反悔打消了念头,没想到妻子及情人当晚就被遭到了杀害,被诬陷杀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的罪名,进入了肖申克监狱。后来在监狱待了19年后,在监狱中开办监狱图书室,为囚犯播放美妙的音乐,还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大家打点自己的财务。后来典狱长发现他的理财特长后让他帮助自己清洗黑钱做假帐,利用期间打造的地道逃狱,重获新生。出狱后揭露了典狱长的罪行使其吞枪***。
在影片中安迪表现出了他面对令人绝望的体制化监狱环境依然拥有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越狱方面是个深谋远虑、韬光养晦的天才。而且为人内心的善良和富足,为人处世的温和、低调。出狱后还与好朋友瑞德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