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失眠的注意事项
音乐治疗失眠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总结的几点注意事项:
音乐的选择对治疗失眠有很大的影响。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做助眠音乐。日常“欣赏性音乐”主要表现的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而且往往在旋律或节奏上有较强的记忆性,多次收听后容易在脑海中重复这首音乐作品(或旋律),这类情况即耳虫现象,有可能会影响睡眠。因此,助眠音乐应该是为了缓解睡眠问题,提升睡眠质量而创作的,音乐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平稳性”特点,即表达的情绪、旋律、节奏等都相对平稳,不易形成“***”的记忆,更有助于睡眠。
听音乐越多的人反而越难入睡。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音乐停止播放几小时后,大脑依然在处理音乐。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当一首歌曲或旋律(尤其是脍炙人口的)被重复播放时,往往人就会像被***了一样在脑海里不断重复这首歌(或旋律),挥之不去,甚至还会不自觉的哼唱,这就叫做“耳虫效应”。因此,为了助眠,我们应避免长时间听音乐。
音乐的节奏、模式、和旋律可明显地影响人的心率、呼吸、血压。当音乐作为一种***进入听觉器官,传到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皮质下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都会参与作出各种反射活动。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量的不断变化,人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神经和肌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选择音乐时,应注意音乐的节奏和音量,以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音乐的形态风格有很多种,各种人对音乐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所以同样的一种催眠音乐对不同人的催眠效果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有的人是对弦乐性质的音乐比较感敏感,有的人是对人声性质的催眠音乐比较敏感,甚至还有人对打击乐比较敏感。因此,选择音乐时应考虑到个人的不同喜好和反应。
音乐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缓解失眠问题,但它不应替代专业的医疗治疗。如果失眠症状持续一至两周,则应引起重视立即向主治医生反映。在治疗过程中,睡眠障碍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因此,如果失眠症状持续不减,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综上所述,音乐治疗失眠需要注意音乐的选择、避免长时间听音乐、注意音乐的节奏和音量、考虑个人对音乐的反应以及音乐治疗不应替代专业医疗。希望这些注意事项能帮助您更好地利用音乐治疗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