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
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以主人翁的精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这种参与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实质性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班级管理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创造力。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作为个体对自身主体角色和主体地位的自觉认识,包括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充分理解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重要内部动力。
(1)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班级主人翁精神,而且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他们积极地以主体身份参与班级管理后,为了维护好班级声誉,自然会时刻注意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集体与个人的成长就会完美融合。
(2)增强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说其实真的是一个挑战,当然它也是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一个机遇。通过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在工作中自然会遇到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他们自己去研究分析,最终探寻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不过,也正是因为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逐步有效地得以提升。
(3)增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沟通矛盾的工作,而学校对于学生的各种行为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在班级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多细化的规范。这些规定和规范的落实,都是需要依靠班级管理者来推动。参与管理的学生在推动班级管理落实过程中,必须要与被管理对象进行深入而有效的沟通交流,方能化解各种管理矛盾冲突,纠正各种不良行为,最终确保各种管理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在做好班级管理落实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1)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班干部,自己选出的班干部他们会更容易听从他们的领导。
(2)让他们自己制定班规,自己制定的班规,自己更容易遵守。
(3)如果班级中谁违犯了错误,集体商量该如何解决,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和作用,学生商量出的结果更代表了学生的意愿。
(4)自习课上,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自己给自己评价,如果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没做到,让他们自己说应如何改正。
(5)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实行任期制,选举一批具有责任感、守纪律,有良好素质的班干部群体,充分发挥对班级监督和管理的职能。
(6)老师要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树立科学明确的管理目标,在班规制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管理体验,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7)引导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在生活方面:宿舍里要安排舍长,舍长负责管理一个寝室的卫生、每个人的生活状况和收集资料、以寝室为单位参加的活动等。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