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高效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班级管理需要“形治”
班主任要注重外在形象的美,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更是职业的需要。班主任仪表端庄、衣着得体、言行举止文明,能够带动班级学生更加干净整洁有精神。因此,班主任要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和最儒雅的气质影响学生。
二、班级管理需要“法治”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形治”效应外,更多的是采用“法治”进行管理。所谓“法治”就是“约法三章”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是经过班集体讨论后达成共识、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要求大家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体现人格平等、尊严相当,让“班荣我荣,我辱班辱”的荣辱观植根于每个学生心中。
三、班级管理需要“巧治”
班主任要巧妙运用“刚性原则”来立威——用约法三章中的“惩罚教育”作为“班威”来治理班级。在班级管理中,刚性管理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惩罚”要惩之有理,惩之有情,惩之有度,惩之有恒,惩而不苛。有了这条惩罚的“红线”,会使班级很快进入良性循环,大家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一切将井然有序。班主任还要学会“柔性管理”,“柔”就要使学生感受到班级里的温暖和亲情。
四、班级管理需要“人治”
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大多数班干部都是经过“擂台”初步竞选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考验、民意检测、评选而产生的,他们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班主任应推行班干部责任制,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在舞台上,班主任主动热诚撑腰,关心班干部的学习成绩,使他们在台上有力、说话有底气、做事腰杆硬,站在台上就有威信。
五、班级管理需要“情治”
对待优秀的学生要褒抑相间、严格要求,使其骄傲自满的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待“双差生”,班主任要有耐心和爱心,通过情感沟通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制定高效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班主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注重外在形象、实行法治、巧妙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情感沟通等多方面入手,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