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在工程经济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搜索结果[1],《工程经济》课程是大部分工程类专业所开展的专业课之一,对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基本经济学素养和管理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工程类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以及新时代高等教育全面推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开展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工程经济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述重大水利工程决策案例,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还可以通过设置适宜的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中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在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开展学生的价值引领与思想道德教育。
同时,授课教师是工程经济专业课程教学的责任人,更是具体落实课程思政的主体和关键。因此授课教师应首先加强自身的思政意识、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证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学改革效果。授课教师需要深度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仔细梳理和理清课程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之间联系,有的放矢地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制定合理可行的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相应的改进完善,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在工程经济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课程教学目的,还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应该积极推广和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