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估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1.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手段
心理训练是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训练,它是直接转化人的“内心世界”的特殊教育过程。在足球运动中,心理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如表象训练、模拟训练、念动训练、自我控制训练、放松训练、心理适应训练等。这些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根据运动员个体表现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心理训练与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的关系
心理训练与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是相辅相成的。足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运动,它把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心理要素融为一体。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具有优良的体能作为基础,来支撑技术和战术的发挥,并迅速地反应各种战术变化。身体素质是一切技、战术的基础,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产生疲劳、受伤和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这就使得运动员的精神和思想上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害怕比赛、厌倦比赛,对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3.心理能力特征
足球运动员心理能力的作用仅次于技战术能力和体能,在实力接近的比赛中,心理能力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心理能力在足球比赛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主要包括球感、情绪、注意力和意志品质。例如,优秀足球运动员的球感能达到精细的分化程度,因此在比赛中能及时、准确、合理、巧妙地进行接球、运球突破、射门得分等。
4.成就动机对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而在足球比赛中,一个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比赛的结果有较大关系。需要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足球运动员的需要是发挥出自身水平,并漂亮的赢得比赛。内心
的需要激发了运动员的行动,由需要引起的活动动机就越强烈。
5.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调控方法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状态对其表现至关重要。比赛中,运动员可能会因为比分领先或落后等因素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教练员需要通过心理调控方法帮助运动员保持专注和冷静。例如,在比分交替上升的比赛相持阶段,运动员经常会产生“专一”情绪,但这种情绪也有它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自我暗示法、稳定情绪法、明确任务法等方法进行调控。
6.专项心理能力评价标准的研究
通过对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50名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调查,研究发现各年龄段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一级运动员成绩明显高于二级运动员。研究还确定了12个评价指标,包括认知状态焦虑、感性体验、社会认可、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注意力广度、努力倾向、坚韧性、绪稳定性等。
以上方法和研究为科学评估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综合考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特征以及心理调控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其制定更加有效的训练和比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