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世界杯1/8决赛,哥伦比亚球员乌里韦和巴卡在点球大战中罚丢了关键的决胜球,导致哥伦比亚队被淘汰出局,几分钟后网上就出现了针对他们恶毒的辱骂甚至死亡威胁。
乌里韦的点球击中了球门的横梁,而巴卡的点球更加关键,第5个出场意味着如果点球罚丢,球队极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结果重压之下的巴卡射出的点球被英格兰门将皮克福德神勇扑出,哥伦比亚的世界杯之旅戛然而止。
哥伦比亚国内的球迷在网上不断的辱骂巴卡,并且向他发出了死亡威胁,敦促他选择***,警告他不要回到国内。
此前,哥伦比亚球员卡洛斯-桑切斯也收到了死亡威胁,他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上场三分钟就因禁区内故意手球吃到红点套餐被罚下场,球迷将哥伦比亚那场比赛的失利归咎于桑切斯,对他发出了死亡威胁,甚至惊动了当地的警方。
就在哥伦比亚与英格兰比赛的前一天,正是哥伦比亚球员安德烈斯-埃斯科巴逝世24周年的纪念日,他因一粒乌龙球导致哥伦比亚在1994年世界杯出局,回国仅几天后就被球迷枪杀。
足球本是和平年代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盛会,它只是一场比赛,不应该承载生命之重,但是在黑帮盛行的哥伦比亚,足球已经和生命捆绑在一起。
愿埃斯科巴的悲剧远离足球,远离体育,让足球还原本来的纯粹,带给人们更多的快乐。
虽说,在世界各地都会有一些比较偏激的球迷。英国的足球流氓就臭名昭著,俄罗斯的球迷也比较彪悍。但真正敢威胁球员生命的,大多发生在南美。
我觉得,出现这种偏激的球迷不是足球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或者说是人本身的问题。他面对国家队输球可以威胁球员,感情出了问题,同样也会是这种处理方式。
在中国,虽然球迷的偏激程度还不至于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怎么样。但是在网络中,处处充满暴力。
比如哪个球员在场上踢不好,有的球迷就会在网络上谩骂、攻击。有足球媒体人说的话,他不爱听,也会在社交媒体留言泄愤。
这也是一种很严重的暴力行为,足球应该远离暴力。
谢谢邀请 “开球网”作答
哈哈,这个小动作我当时还真是发现了。是个劣质的球员习惯,在点球点旁边挖坑,还别说,德甲上还真有人靠这个小伎俩,导致点球没进。不过站在体育精神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龌龊的动作,可以直接黄牌警告的。
还原一下当时情况:
比赛进行到第54分钟,桑切斯放到了凯恩,裁判给了黄点套餐,然后三四个哥伦比亚的球员围了过去,17号队员开始偷偷的用脚在点球点挖坑,注意下面这个动图中的队员:
一边挖一边还观察周围的动静,不过正是这种龌龊的行为败光了哥伦比亚的人品,导致了他们最后点球失利。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哟~
很显然,这是一次球场阴招小伎俩,只不过,当我回看比赛中这个滑稽动作的时候,怎么感觉哥伦比亚这17号球员莫西卡还有那么一丝萌萌哒,原谅我先笑会儿。
当时比赛进行到第54分钟,桑切斯禁区放到了凯恩,裁判给了黄牌加点球。判决一下,哥伦比亚的球员急了,纷纷冲上前去,把裁判团团围住,各种理论。但就在裁判和球员解释的时候,摄像机捕捉到了一个哥伦比亚球员的动作。大家看下这个动图,注意这名17号黄色球衣的球员脚下动作:
很明显,他在趁人不注意,用钉子鞋刨地呢!环顾四周没有人注意他的时候,他用脚在罚球点上反复刨地,还把草坪的土都刨出来了。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罚球点的草坪遭到破坏,这样或许能让等会儿凯恩罚球的时候受到干扰。真是够了···
刨地刨了几下,裁判换了个位置,这名17号球员被迫暂停“工作”,但随后又抓紧最后赶工几下,可以看到,此时他脚下的罚球点的草坪处,已经被他踩了一个小坑,这就是明显的坑人啊。
看到这一幕,是不是配上一点音乐更为合拍:摩擦,摩擦,看我魔鬼的步伐···
为了胜利,球员想尽一切办法,拼劲所有力气,这是应该的,哪怕合理利用一些规则,甚至喷几句垃圾话,都是可以理解。但是,像哥伦比亚这位哥们“刨地”的阴招,咱还是不支持哈。
或许是因为这个动作败坏了人品,在接下来的点球大战中,他们最终没能拥有好运气,被英格兰淘汰出局。
这里是泉说体育,欢迎关注。
这个犯规重要吗?重要的是如何正确认识中国足球?如何定位中国足球?该何去何从?别整天找裁判的麻烦,这里判的不对那里判的欠妥,人工吹罚难免出错,这也是足球的魅力所在,也是足球的一部分,没必要较真,倘若自身的实力真正强大了,岂是裁判一个判罚能左右的(勿谈日韩世界杯,性质不一样)。打铁还需自身硬
首先就事论事,你的描述基本属实,哥伦比亚队员确实手臂张开看似推人动作,但你就此坚决判断违规应处罚就勉为其难了。一、郜林被撞主要应该还是双方身体接触后的反应,对方手臂的力量不能说没有但是属于很次要的作用。二、裁判对禁区内的犯规判罚一般都是非常谨慎,除非有重大利益损害否则轻易不会判罚。双方当时并驾齐驱追赶和争抢此球,谁都没有绝对的控制权。如果郜林已控制了皮球及对球门造成威胁,同时对方又有明显犯规那裁判很可能会判罚。三、即使对方有手臂动作郜林就势扑倒在禁区里,但没有控制权和对对方的威胁,所以也不可能判罚点球。禁区内任意球裁判通常也极少判罚。
其次,就像球迷说的那样,就是我们更要关注什么。不是鄙视这个问题,如此我也就不会回答了,只是强调重点。而就此问题引申来讨论我觉得也有意义就来说一说。
国足这场比赛可以说是完败,几乎把球迷又打绝望了,我们是全方位落后。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立即着手干的事太多了。一届届世界杯我们遥不可及每每错过,青训青训、从娃娃抓起等口号也是年头久远,中国足球真的等不起了。
韩国球员孙兴慜的父亲在他8到15 岁的时候,就要求他练技术,期间没有打过一场比赛,完全不按照“练体能,强化意识”的所谓训练套路。我也完全赞同,没有技术,你再好的体能意识都是浮云。国足同哥伦比亚的比赛我们技术粗糙,不单使得战术不成型打不出来而且更消耗体能。不能怨球员只能说明我们的球员都是半成品,问题就在青训体系的生产过程。当然后期的意识强化也没到位。
比如武磊接队友传球,在追抢中失球而又没有出对方底线的情况下,没有就地反抢围堵(对方底线附近越反抢威胁越大),却不管不顾转身告诉队友如何传球去了。这是什么意识?根本就没有比赛意识。郜林在高速拼抢中也应该意识到相撞是剧烈的,可以就势扑倒,速度和力量因素不会让裁判认为是假摔,可以利用一下,但郜林没有。再比如于大宝的那次疑似假摔,引起了哥伦比亚球员不满,虽然最终裁判没有对于大宝做出相应处罚,但我觉得于大宝还是有些勉强,否则不单对方球员有意见就是解说董路也不会说“假摔是个技术活”。
像开车一样,该快时快该慢时慢。足球比赛该跑的气候一定要跑,不该跑的时候可以忙里偷闲;什么时候该摔就摔一下,不该摔就坚决不摔等等。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能看不出火候,其实就是通常说的要有足球意识。
本本分分练好球踢好球,落后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本玩花活。我们还是实实在在首先把技术练好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