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里约奥运会为何失败,里约奥运会为何失败了

tamoadmin 球队新闻 2025-08-16 5 0

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4,郎平为何选择丁霞,放弃沈静思?

由于沈静思自身竞技状态的原因,2016年里约奥运会,郎导放弃了她,选择了丁霞。

郎导2013年重新出山掌管中国女排教鞭,顺应世界女排发展潮流,推行球员高大化理念,以“朱袁张”为首的一批高大球员得到了重用。在二传位置上,郎导同样也寻求高大球员,身高1米86的八一女排主二传沈静思成为了郎导的重点培养对象,并作为主力二传参加了2014年世锦赛和2015年世界杯。

沈静思在2014年世锦赛上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其稳定的传球也让攻手在进攻上比较舒服,中国女排最终拿到了世锦赛亚军。到了2015年世界杯,沈静思的技术状态开始变得不稳,在许多场次需要替补二传丁霞救场。

里约奥运会为何失败,里约奥运会为何失败了

丁霞的身高只有1米80,从个人条件来说远不如沈静思,但是丁霞快速的移动能力,多变的传球手法,鱼跃救球,胆量够大,也让她在场上获得了较好的机会,2015年世界杯多次救场成功,也让她逐渐得到了郎导的信任。

另外,老二传魏秋月的回归也是造成沈静思落选的一个原因。沈静思的技术特点就是稳定,这和魏秋月的传球特点相似,而魏秋月多年的国际国内大赛经验,也具备快速多变的特点,伤病痊愈,能够参加比赛,自然就把沈静思比下去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沈静思因为自身技术水准下滑,和同期的两位二传丁霞和魏秋月相比,没有优势可言,最终没能参加里约奥运会。

谜,这就是个谜。至于谜底是什么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结果非常圆满。

我记得当年王宝权跑了,老俞带队参加世锦赛,得第十名那次。沈静思当时已经在国家队中了,记不清是哪场比赛了,我在电视前看得直骂娘,好像是已经十分被动了,主教练就一根筋地打下去,为什么不换个二传上去试一试呢?当时的先发二传是秋月,替补二传就是沈静思。

后来,郎导带国家队后,沈静思第一时间就入选了,后来总有各路神仙给郎导贴到标签,说郎导喜欢高大二传,无他,就是因为身高的原因,说什么技术可以后天练,但身高是先天的,没法弥补,等等等等。我不赞成这种说法,如果郎导的喜好就是身高,那当年第一次带国家队的时候为什么主二传用何琦,要知道何琦才一点七多点,另一个二传的身高明明比她高,为什么何琦还是先发而不是替补?

有小道消息说郎导曾经对沈静思说过,如果哪一天她不要沈静思了,那一定是因为她的防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个说法不知从哪儿流出来的,但比较可靠。要知道二号位的防守相当重要,如果防守不给力,那对方抓住这个漏洞,所有球都往那里捅,你还防起不来,这球也别打了,直接认输吧!

而丁霞恰恰在防守上非常拼命,这一点要比沈静思的分值高很多。15年世界杯的时候,第一场对塞尔维亚,第一局女排就被打崩了,当时就是沈静思先发,让人觉得这就不是一个水平的球队。郎导祭出换人法宝,其中就有换上丁霞,那时丁霞就像个精灵一样,活力满满,又是传又是二次,又是拼命防守,结果就是把塞队按在球场上摩擦了一顿。

估计就是这一场球,丁霞已经在郎导的奥运人选中把排名提高了不少。

我印像很深的是夺冠后,央视记者采访队员,问明后的奥运有什么希望时,沈静思大大咧咧地表示非常期待,觉得自己的入选是理所当然的。丁霞是小心翼翼地表示还需要很大努力,而且也不能确定自己能否入选。事后有很多人都比较了这两人的遣词,语气,心态……褒的有,贬的也有,不一而足,然而言论自由,无法苛责。

沈静思的传球套路比较固定,到位快球不到位调整强攻,很少敢在不到位的时候组织战术球,另外不到位的调整传球全部倒三角,说明不够自信不敢承担,这样的倒三角球对于中国队的主攻手来说很难处理只能过渡一下。另外沈最大的缺点是她的防守,一号位防守基本不起球,意识太差,拖着半残腿的月月都能起球,沈的这个缺点在中国女排是无法原谅的,更不用说跟各种鱼跃滚扑救球的丁霞比,当然丁霞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逆风球越打越急躁,缺乏自我调整节奏的能力,但是这个可以通过换人来暂时调整一下,但是沈防守上的缺陷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奥运会只能被放弃。